返回首页 留言板 合作伙伴 各地办事处
政策频出助力中小企业走过“寒冷”

    中小企业发展难,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待破解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比,目前频出的政策或可撑其走过“寒冷”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今年的8月显得异常“寒冷”。

  “说起来,中小企业的‘冬天’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预计会持续到明年”,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李子彬的语气有些沉重。不过,他随即语气一转,“冬天一过又将是一个新春。”显然,这位有着丰富的企业履职经历并曾担任政府高官的专家,对中小企业的未来依旧乐观。

  这种乐观当然是“有感而发”: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改进小额贷款,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的通知后,财政政策跟进出手。8月19日,记者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3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已经出台及处于酝酿中的利好政策,李子彬向本刊记者强调,企业自身的转型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小企业的“中国价值”

  目前帮助中小企业在议事日程中已经提高到一个很高的优先度,预计一系列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如是说。

  为何近来中小企业的困境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陈乃醒直言,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据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如今,中小企业已有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就有460多万户,其余为3800多万个体经营户。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75%以上,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是全球化时代商品流通的主要供应商。

  今年7月初,中央高层先后到多个沿海省份考察,参观的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日前三部委发布的关于改进小额贷款的通知里,“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字眼赫然出现在其中。

  熟知中小企业价值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政军同样告诉本刊记者,从国际经验看,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等举足轻重。发展中小企业有诸多好处,例如中小企业可以提高民间消费能力,因为中小企业赚取的利润更多的是就业者享有,有助于消除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消费能力。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除将安排专项资金35.1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外,还将安排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对于新增的35.1亿元如何花,财政部在相关文件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此次35.1亿元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种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补贴,即财政贴息的方式,另外一种是通过政府投资公司直接投资中小企业。

  财政部同时表示,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这对于对地方金融机构贷款有极大依赖性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一个利好消息。

  对政策扶持的进一步诉求,李子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的软着陆,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灵活性,避免对企业造成过大冲击。货币政策上也可以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流动性贷款;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等限制类企业的贷款,增加先进的制造业、粮食生产加工等鼓励类企业的贷款。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相关细则,包括正积极推进的小额贷款业务。发改委方面则建议各大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比例达到全国商业贷款平均增长比例。中小企业司有关权威人士还透露,作为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之一,我国将探索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在艰难闯关的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李子彬停顿了一下,用凝重的语气向记者强调,“舍此而外没别的路,投机肯定不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虽然也创造了大量中小企业,但是存在结构性缺陷,多数属于低端制造业。所以,所谓扶持中小企业,不能只看目前处于困境的制造业,更要着眼于创造更多的绿色与科技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