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留言板 合作伙伴 各地办事处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方向探析

来源: 吉林日报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体现了我国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的基本思路,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和参与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确立了行动纲领。准确把握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基本方向,不仅对搞好先导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带动吉林省加快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维护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近年来,国家批准了一系列区域开发规划。国家批准这些区域开发规划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当然,具体到不同的规划,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战略意图方面看,国家最近批准的区域开发规划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着眼于促进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规划,二是支持部分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三是为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一些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探索具体方案、积累经验的规划,四是探索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模式和深化对外开放新举措的规划。国家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战略意图,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希望进一步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和提高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自1992年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启动以来,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与俄、蒙、朝、韩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黑龙江等内陆边境省份相比,吉林省与东北亚五国经济合作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珲春等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前沿窗口的经济体量不大,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能力弱,与腹地的联动不够,使得该地区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对外经济合作窗口的作用。为此,此次《规划纲要》将吉林省腹地的两大城市长春、吉林与珲春、图们等前沿合为一体,规划为一个政策框架下的开发开放先导区,有利于克服上述前沿地区的不足,从而实现加速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合作的战略目标。

  同时,近一段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我国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有利因素。如,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在能源开发合作等领域正在建立稳定、深入的联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蒙两国经济出现较大困难,建设资金紧张,两国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为吉林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平台,开展对俄、蒙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俄、蒙等国也开始重视国土开发和能源等战略资源的国际合作。俄罗斯正在逐步实施远东开发规划,蒙古也在着力于东部开发,为中国参与其区域开发提供了良机。此外,日本、韩国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有望取得一些新突破。在这种背景下,吉林省则应该深化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积极开展对日、韩、朝、俄、蒙的区域合作,争取尽快在发展区域贸易、引进投资、开发境外资源、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新进展。

  二、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培育成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并形成先导区与吉林省及国内其他地区协调互动的发展新格局。由于经济空间的非均质性和经济活动必然存在的规模经济倾向,使得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是首先由个别区位优势显著的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由此集聚区域内外资源,形成增长极,得到自身的快速发展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出增长极的拉动作用。改革初期的深圳,随后开放的沿海城市广州、上海等地以及近年来开发新港的天津,都借助了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快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而带动了相关区域的发展,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具有全国意义的增长极区域。

  经济增长极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整个区域拉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其经济活动辐射的地理空间范围的大小以及辐射的强度。从空间条件、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等方面来看,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内各个区域中最有条件实现快速培育增长极的地区。长吉图地区位于东北三省的地理中间地带,为图们江区域的几何中心,有哈大线、东边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而且随着中蒙大通道建设的推进,这里还将成为由蒙古乔巴山至中国珲春的主要路段。以长吉图地区为中心,近可辐射吉林全省,远可连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甚至影响图们江区域。吉林省主要的产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微电子、现代农业、旅游业等都布局于这一地区。如能在产业集群、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这一地区的产业基础将直接对其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此外,长吉图地区也具备加快发展所需的人文条件。长吉图地区拥有大专院校数十所,其中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全国知名的“211工程”大学。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地理所等高级科研机构,可以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从培育区域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消除两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将长吉经济区建设成资源共享、规划共制、基础设施共建、环境共治的产业聚集区。二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应该充分发挥其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实现发展,迅速成长为吉林省的增长极,并进一步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三是以长吉图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动力,推进吉林省内区域资源的调整、协作和互动,强化前沿地区与腹地的联动,更好地支撑图们江区域开发合作,提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及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四是加快推进长吉图-哈大齐、长吉图-辽中城市群、吉林珲春-黑龙江牡丹江等地区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向南积极衔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向北链接黑龙江对俄沿边开发开放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对蒙经济合作,推进东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五是统合国内资源,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成为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门户和平台,推进我国与东北亚各国在图们江区域的共同开发,建设中俄、中蒙、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及自由贸易区,为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既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前提。按照这一基本前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应该加强当地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切实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还应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各个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从长吉图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大力扶植新兴制造业。在当前以绿色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兴起是大势所趋。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应乘势加快技术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体系的调整。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可以借助增长极的集聚倾向,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建成新型产业基地。二是借助长吉图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以生态游、民俗游、冰雪游、红色游、边境游为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促进旅游经济的大发展。三是以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现代交通物流产业发展。当前,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活跃,迫切要求加速中蒙大通道的建设。而中蒙两国对两山(阿尔山、乔巴山)铁路建设的积极推进,中俄、中朝之间在港口合作利用上的进展,使得连接中蒙、纵贯东北经济区、过俄朝而至韩日的东北亚新的物流通道指日可待。同时,国内以东边道为代表的区域物流通道建设也在顺利进行。这些都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仓储交通物流产业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产业在区域内合理布局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过程中,应该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改造,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的用地集约化程度。具体说来,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布局调整:一是在农业方面应推进“东拓西进、保中增边”的布局调整。为保证长吉工业带发展和实现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布局,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条件做支撑。为此,应加快吉林省西部高效农田建设,同时推进以珲春为龙头、以延边州为依托、上连吉林、下连通化的“扇形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在不损害原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基础上为长吉工业带腾出一定的地理空间,并在总体上巩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二是在工业方面应该借助长吉地区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优先在长吉工业带集中布局现代制造业,使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建设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基地。三是在服务业方面应以长吉两市为重点,加快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两市的城市服务功能。(王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