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留言板 合作伙伴 各地办事处
东北地区200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比较强劲,农村经济形势尤其喜人,工业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较好,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比较平稳,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些既定的任务尚未完全落实,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地方经济仍在高位运行

    今年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蒙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4.2%、16.5%、11.8%和18.9%。2007年上半年三省分别增长14.8%、17.3%、11.9%和14.8%,全年分别增长14.5%、16.1%、12.1%和18.4%,今年上半年增速比去年有所回落,但降幅不大,从去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基本上呈现一种极缓慢下降的趋势,目前仍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区间,且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延续了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的快速发展态势。

    (二)投资、消费和外贸快速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东北地区(含蒙东五盟市,下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合计完成5900.08亿元。辽宁省完成2980.1亿元,同比增长36.3%,回落近1.4个百分点;吉林省完成1512.13亿元,增长40.2%,回落近4.9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完成722.9亿元,增长29.2%,提高4.1个百分点;蒙东地区完成684.95亿元,增长29.2%,回落1.8个百分点。辽宁省、吉林省是在上年40%左右高速上的回落,而黑龙江省是在上年25%相对较低速度上的增长。尽管如此,黑龙江省的投资总量和增速仍比辽宁省、吉林省低,但整个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率仍高于全国增速。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蒙东地区分别高出全国9.5个、13.4个、2.4个和2.4个百分点。固然有东北地区原投资基数较少的原因,也表明东北地区仍是吸引投资的相对热点地区。

    2.全社会消费需求比较强劲。上半年,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12.78亿元。辽宁省实现2335.1亿元,同比增长20.5%;吉林省实现1138.36亿元,增长24.1%;黑龙江省实现1300.3亿元,增长20.7%;蒙东地区实现339.02亿元,增长25.1%。与全国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相比,吉林省和蒙东地区分别高出全国2.7个和3.7个百分点,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低于全国0.9个和0.7个百分点。

    3.外贸进出口继续增长,但出口增幅下降。上半年,东北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13.05亿美元。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完成3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90.3亿美元,增长14.2%,回落21.1个百分点。吉林省进出口总额完成66.40亿美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出口21.6亿美元,增长22.8%,回落25.2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完成8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56亿美元,增长28.1%,回落7.9个百分点。蒙东地区进出口总额完成20.05亿美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2.83亿美元,增长54.9%,上升19.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辽宁省、吉林省出口增幅回落的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根据国家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辽宁省出口商品中原来占较大比重的初级产品出口大幅下滑。上半年,辽宁省钢坯、铁合金、钼矿砂、玉米出口分别下降96.8%、27.8%、30.9%、95.7%。吉林省重点出口商品如木制品、纺织品、铁合金、酒精等出口退税率下调乃至取消,玉米出口受限,都对出口增长产生了影响。这一点,与东南沿海地区似不完全相同。受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 黑龙江省出口增幅有所回落,但是由于机电等工业制成品和服装出口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实现出口12.4亿和18.2亿美元,增长22.1%和31.4%,其他日用品出口也有较快增长,出口目的地主要是俄罗斯,相对出口增长回落影响较小。东北地区外贸出口受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影响较大,但东北地区经济的外向度仍不高,出口增幅回落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远不如东南沿海有些地方反映强烈。

    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2.97亿美元,占全国的15.8%。辽宁省67.7亿美元,增长43.7%;吉林省4.89亿美元,增长10.5%;黑龙江省9.7亿美元,增长18.6%;蒙东地区0.68亿美元,增长117.7%。辽宁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东北地区总量的81.6%,且对外资吸引力明显增强,沈阳、大连两市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前两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扩大开放的政策效果明显。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国的0.9%和1.8%,总量很小,增幅不高,与辽宁省形成较大差距,东北地区沿海与腹地利用外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三)农村经济形势喜人

    1.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东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合计33569.39万亩,比上年增加1346.39万亩。辽宁省实播面积4631.39万亩,增加3.59万亩,其中玉米、水稻、大豆分别为2877.5万、950万、289.7万亩。吉林省6860万亩,增加10万亩,其中玉米、水稻、大豆分别为4350万、1126万和720万亩。黑龙江省16482万亩,增加790.8万亩,其中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51.5万、134.6万、660.9万和43万亩。内蒙古东部五盟市5596万亩,增加542万亩,其中玉米2597.6万亩,增加381.5万亩。

    2.农作物长势良好。辽宁省春播期间雨量充足,时空分布均匀,多数地区玉米等大田作物苗情较好,水稻秧苗生长均衡。吉林省玉米保苗率达到97.1%,一、二类苗达到95%,大豆保苗率96.1%,都好于历年。黑龙江省春播动手早,克服了前期干旱、后期多于低温的影响,抢农时提前完成播种任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械精量播种面积突破亿亩,测土施肥面积增加,大棚育苗和机械化插秧实现新突破。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一类苗均在90%以上,长势好于历年。蒙东地区受6月份大范围降水天气影响,旱情总体好转,大部分地区墒情好于同期。目前从面积和作物长势看,实现秋粮丰收基础坚实。

    3.粮食市场调控有力。辽宁省2007年粮食总产量367亿斤。截至上半年,辽宁省企业收购入库粮食363.4亿斤,同比减少20.6亿斤。全省粮食库存211.7亿斤,其中国家储备79.1亿斤、省级储备12亿斤、市县储备16.1亿斤,商品粮库存104.5亿斤。

    吉林省2007年粮食总产量490.8亿斤。截至上半年,销售及出口粮食207.1亿斤,同比增加117.1亿斤,其中销售205.3亿斤。全省粮食库存287.3亿斤,其中:国家储备77.7亿斤,国家临时储备38.6亿斤,地方储备14.6亿斤,商品粮库存87.8亿斤。截至6月末,玉米库存231.5亿斤,同比减少58.7亿斤。吉林省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加工乙醇燃料消耗玉米132万吨和73.93万吨,无省外调入。

    黑龙江省2007年粮食总产量793.1亿斤,其中商品粮579.3亿斤,目前全省农民已交售粮食539亿斤,占商品粮的93%,农民手中还有余粮40亿斤。五一节后启动东北粮食外运,一个多月内调出粮食80多亿斤。全年全省共可调出省粮食500亿斤,占全国省际间外运量的20%。截至上半年,全社会粮食库存(不含中央储备粮食库存)974.7万吨,同比减少731.1万吨。其中商品粮库存931.2万吨,减少764.1万吨,下降45.1%;地方储备43.5万吨,增加33万吨,增长314.3%。从品种上看,水稻同比减少431.5万吨,玉米减少198.1万吨,大豆减少55.9万吨,小麦减少35.9万吨。

    蒙东地区2007年粮食总产量245.05亿斤。截至上半年,蒙东粮食企业收购入库64.04亿斤,同比减少20.31亿斤;粮食库存84.74亿斤,其中国家储备36.03亿斤、地方储备4.6亿斤,商品粮44.12亿斤。

    国家外调粮食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对外销及运输给予补贴,不仅满足了关内市场的需要,抑制了粮价的过快上涨,也拉动了东北粮食的销售和价格。东北粮价在本收购季由降转升。从收购价格看,今年6月初辽宁省水稻、玉米为每市斤1.0元和0.804元,同比高0.086元和0.082元。吉林省水稻和玉米价格每市斤为元0.96和0.80元。水稻价格略有上涨;玉米价格稳中有升,火车板交货价格每吨1620元,同比上涨200元。黑龙江省市场粮价每市斤为水稻0.95元、玉米0.74元、大豆2.30-2.40元,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而且还在缓慢上涨。据黑龙江省粮食部门反映,今年出台的政策主要有: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由去年秋季的每市斤0.75元调到了0.82元;对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水稻,水分超标的,由每超0.5个百分点扣价0.3%、扣量0.75%,改为只扣量不再扣价;对水稻烘干和搭建露天库给予补贴,烘干补贴每吨40元、库储补贴每吨70元;省间运输费补贴每市斤0.06元等。这些政策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农民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

    (四)工业经济走势继续看好

    1.总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84.55亿元。其中,辽宁省完成3170.6亿元,增长20.4%,下降1.6个百分点;吉林省完成1248.2亿元,增长22.0%,下降2.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完成1728.1亿元,增长15.4%,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 蒙东地区完成437.65亿元,增长67.1%,上升37.0个百分点。辽宁省、吉林省和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国相比,分别高出4.1个、5.7个和50.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受油价影响较大。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攀升,东北三省工业经济效益受产业结构影响甚大。上半年,辽宁省受炼油工业巨额亏损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93.2亿元,其中利润320.1亿元,分别上升0.5%和下降17.1%;石化工业累计亏损97.1亿元,七大石化企业净亏损193.4亿元,同比减利增亏208.8亿元,是拖累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86.1亿元,其中利润241.9亿元,分别增长53.4%和47.3%;其中吉林油田实现利税114.7亿元,其中利润90.1亿元,均增长近1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3.6%和37.2%。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08.6亿元,其中利润785.9亿元,分别增长31.7%和30.3%;大庆油田实现利税963.3亿元,其中利润76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6.9%和97.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主要得益于石油工业。

    扣除中央企业影响因素,东北地区上半年地方工业效益呈现高速增长。上半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549.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利润320.8亿元,增长47.9%。吉林省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214.2亿元,增长98%;其中利润128.5亿元,增长106.6%。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63.6亿元,增长66.8%;其中利润87亿元,增长96.6%。

    3.重点产业(不含炼油)保持良性发展。装备制造业优势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2928.1亿、120.17亿和186.31亿元,同比增长35.5%、49.95%和32.03%;完成增加值 888.8亿元,增长28.4 %,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479.8亿、44.3亿和28.0亿元,增长20.7%、36.2%和41.1%。汽车产业运行平稳。一汽(含大众) 实现产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28.7%。上半年,一汽(含大众)生产汽车85.9万辆,增长21.8%;销售87.0万辆,增长25.5%;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59.7亿和59.8亿元,分别增长109.3%和1倍。冶金工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辽宁省冶金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2257.83亿、316.22亿和201.46亿元,增长36%、38.6%和38.1%。吉林省冶金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375.1亿、31.8亿和32.9亿元,增长87.0%、22.5%和1.1倍。主要原因在于钢材成本平均增加60%以上,吨钢材出厂价格平均提高1200元以上,且东北地区自有铁矿资源比重较高。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地方资源优势成为东北地区发展亮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491.76亿、86.59亿元和50.56亿元,同比增长37.7%、28.7%和41.3%。吉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574.3亿、52.9亿和27.3亿元,增长63.8%、55.8%和71.7%。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453.4亿、44.7亿和21.1亿元,增长39.3%、44.5%和70.3%。

    4.节能减排稳步推进。上半年,辽宁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2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2.83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02%、4.91%。吉林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37%,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2.5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95万吨,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65%、60%。黑龙江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减少283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508吨,均完成全年任务的40%。蒙东地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7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5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增加0.56万吨。

    (五)煤电油供需基本平衡,运输趋紧

    上半年,辽宁省累计发电59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全社会用电量717.1亿千瓦时,增长10.0%,其中工业用电量546.1亿千瓦时,增长9.8%。吉林省累计发电255.7亿千瓦时,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253亿千瓦时,增长12.9%,其中工业用电量179亿千瓦时,增长13.3%。黑龙江省累计发电358.7亿千瓦时,增长8.3%,全社会用电量334.3亿千瓦时,增长8.1%,其中工业生产用电量233.1亿千瓦时,增长6.8%;南送净输出电量32.9亿千瓦时。目前,辽宁省4大发电公司电煤库存平均为7天,吉林省20家重点电厂电煤库存平均为4-5天。鞍钢、本钢等重点企业用煤供需偏紧。受电网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偏低等影响,辽宁省限电约135万千瓦。目前柴油供应偏紧,吉林省一度出现柴油车排队加油现象,价格调整后有所缓解,但社会加油站无柴油可供。

    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状况始终趋紧。今年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抢运救灾物资和向南方紧急调运粮食等,加剧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矛盾,增加运力尚不足以支持调运救灾物资,地方物资实际外运量受到影响。目前,虽然铁道部门在挖掘潜力、完善组织运行和调度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现有的运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东北地区非粮工业产品,如钢材、木材、焦炭、工业产成品、大型铸锻件、重型设备以及农副深加工产品和饲料等运输受阻。

    (六)财政收入显著增加,金融运行比较平稳

    1.财政收入显著增长。上半年,辽宁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2.5亿元,同比增加166亿元,增长32.8%。吉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5.6亿元,增加64.7亿元,增长46.6%。黑龙江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5亿元,增加94.9亿元,增长42.5%。蒙东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1亿元,同比增加27.8亿元,增长55.2%。

    2.金融运行比较平稳。截至上半年,辽宁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406亿元,同比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11780亿元,增长14.2%;存贷差5626亿元。吉林省各项存款余额6056.7亿元,增长12.8%;各项贷款余额4817.7亿元,增长9.6%;存贷差1239亿元。黑龙江省各项存款余额8528.3亿元,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4708.1亿元,增长8.4%;存贷差3820.2亿元。蒙东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35.2亿元,增长16.9%;各项贷款余额1146.3亿元,增长12.8%;存贷差488.9亿元。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民生问题得到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元,同比增长2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89元,增长25.2%。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2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96元,增长25.2%。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1元,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57元,增长33.7%。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7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11元,增长19.8%。农民增收尤其明显,这里有财政补贴增加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粮食销售量增价扬,在粮价转升的时候,农民集中销售手中存粮,仅此一项,黑龙江省农民就增收60亿元。

    2.就业形势继续趋好。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底下降0.5个百分点。吉林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下降0.5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48个百分点。蒙东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东北地区就业状况逐步好转,全部达到全国控制目标4.5%以下的水平,零就业家庭动态成果得到巩固。

    3.民生问题受到关注。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辽宁省和吉林省5万平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黑龙江省非煤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面积达532.41万平方米,占全省责任目标的60%。辽宁省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县市增加到103个,农民参合率达到90%。吉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覆盖的目标。黑龙江省医疗保险试点城市达到7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9.8万人。东北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公共卫生、教育和文体等公共事业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安和稳定情况总体良好。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东北三省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依然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有长期未能根本解决的经济结构性不合理、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也有经济运行中积累和新产生的矛盾。

    (一)农业生产尚存在不确定因素

    首先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客观上存在着一个比价关系,如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赶不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就会影响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据反映,由于农资价格持续走高,超出了农民的心理价位,辽宁省农民普遍减少农业化肥施用量,这势必对农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再就是气候因素。除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其增加生产投入之外,在今年七、八、九关键的三个月,特别要注意防低温、洪涝和早霜等自然灾害。进入5月中旬以来,吉林省气温偏低,对农作物发育略有影响。另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分析,今年盛夏和秋季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7月初连续阴雨天气,为农作物虫害和病害中等偏重年份,汛期发生流域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7-8月阶段性低温明显,局部地区作物生长、成熟积温不够,秋季气温仍可能低于往年,且可能发生早霜。

    (二)地区经济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

    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地方依靠资源型经济表现各异,资源成为双刃剑。

    辽宁省石化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大,石油炼化能力超过5000万吨,上半年由于原油价格攀升,石化行业产生了巨额亏损。成品油调价前,抚顺、锦西、辽阳石化加工吨油价格分别倒挂1440元、1200元、2500元;调价后,原油与成品油价格仍然倒挂500-1500元,直接影响石化工业效益。上半年,全省石油加工业同比减利增亏171.24亿元,而且影响到财政增收。大连市情况更为典型,受中石油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炼油的巨额亏损拖累,全市工业盈利仅692万元,成为以资源加工为主经济的代表。

    吉林省汽车工业发达,一汽集团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接近20%。上半年,主要原材料冷轧板、热轧板、碳结钢、生铁和焦碳等分别上涨22%、31%、50%、32%和71%,初步测算,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增加5亿元以上。加之动力和运输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拉动出口产品成本上涨11.5-12%,严重削弱一汽集团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省产业发展则过于依赖资源,石油、煤炭经济特征明显。全省原油、原煤等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44.1%和48 %,对经济运行指标影响甚大。以原油为例,近几年大庆油田年均减产200万吨的产值,相当于齐齐哈尔和牡丹江两市的经济总量之和。上半年,大庆石油实现利税963.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86.9%。资源产品价格攀升,促进全省财政收入和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但若大庆油田产量锐减、油价下降,会带来黑龙江省经济震动。即便是在稳产的前提下,油价不能像今年一样大幅攀升,也会明显影响其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黑龙江省近年经济增长速度在东北地区本来就相对靠后,如能源市场发生逆转,挑战会更加严峻。另外,一些地市经济发展思路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依赖倾向,还没有完全跳出过度依赖消耗资源的发展模式。上半年,黑龙江省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69.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投资的46.5%。产业发展明显过于依赖资源,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多样化,而且降低了地方经济抗风险能力。

    (三)交通运输矛盾越来越突出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铁路运输能力紧始终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山海关成为关外物资运输的卡口,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辽宁省内铁路运输尚有部分能力,但铁路运输入关申请装车满足率不到30%。上半年,吉林省铁路货运量完成3667.1万吨,同比增长19.6%,虽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仍无法满足大宗货物及工业产品外运需求。近几年,黑龙江省申请装车满足率长期在40%左右。蒙东地区受运力所限,不得已采取限装或停运外送物资。更为严重的是,东北地区新增铁路货运量无法解决。仅以佳木斯市为例,每年将新增铁路货运量450万吨,折合日需装车200车。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对俄贸易的发展,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新增铁道货运量需求十分巨大,在哈大客运专线、东边道等干线建成之前,若无切实有效措施,这种约束短时间内难以破解,必将严重影响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

    (四)地方金融环境问题依然堪忧

    吉林省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小、资产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资产运营监管薄弱;资本市场特别是基金、债券融资明显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再融资能力不足,产权市场发育程度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组织体系不完善,金融产品单一,民间融资不规范;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需求满足程度低。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运作伊始,便面临着资本金到位缓慢,偿还开发银行软贷款本息压力大,经营陷入窘境。黑龙江省信贷增长一直处于低位运行。近年来信贷增长始终在7-8%徘徊不前,远低于全国贷款平均水平。截至上半年,全省贷款同比增长8.4%,仍列全国末位。与全国其他省、区、市信贷高速增长情况相比,金融领域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非常脆弱,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快,对促进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

    东北地区商业银行对企业缺乏信心,地方银行信贷规模受限,基层银行信贷功能日益萎缩,难以形成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格局。有的县反映,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内几乎停止发放贷款,"三农"贷款难。今年银根进一步紧缩,许多优质企业和项目难以获得信贷投放。特别是中小企业、县域经济、不发达地区受到较大影响,普遍反映发展中的最突出问题是资金不足、融资难、贷款难,融资担保机构发育滞后;中小企业完成初次固定资产投入后,面临再融资成为发展瓶颈。

    (五)物价上涨对经济生活影响广泛

    农资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农业形势。上半年,辽宁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33.4%,上升45个百分点。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总指数126.9%,上升25.4个百分点,农民种粮成本增加。春耕准备期间,尿素、复合肥、国产磷酸二铵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1.8%、44.4%和51.8%。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总指数125.1%,上升19.3个百分点,各地反映农资涨幅过大。蒙东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12.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业补贴和农民增收难以抵消成本大幅度增加因素,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原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挤压工业经济效益。上半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蒙东地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9%、13.3%和12.6%,上升8.1个、9.6个和7.9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相比分别高出0.8个、2.2个和1.5个百分点,而且煤电油运价格仍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受此影响,炼油、石油、机械制造等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石化工业由盈变亏。吉林石化亏损32.5亿元,大庆石化亦亏损30.3亿元。制造业盈利空间收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占总成本的40-60%,由于钢材等原材料上涨,造成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以船舶工业为例,辽宁省船舶工业年用钢材120万吨左右,20毫米船用钢板现价比年初每吨上涨2100元,船舶工业成本增加25亿元。又如,哈动力集团成本增加15亿多元,一重集团、齐一、齐二机床成本分别增加5亿、1.7亿和2亿多元。工业产品成本上升趋势还在加剧。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向下游和消费市场传导。上半年,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6.3%和19.4 %,上升8.2个、3.9个和16.8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品价格上涨,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涨价能力不断减弱,上半年工业品涨价因素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作用增强,影响滞后将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东北地区实现全年物价上涨控制在4.5%的目标难度增大。食品价格上涨,抬升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上半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7.4%、7.4%和8.2%,其中食品类价格分别上涨19.4%、17.1%和19.9%。食品价格上涨带动地区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居民收入用于食品类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由此还可能诱发各种矛盾,特别是给低收入群众生活造成困难。进入6月份,东北三省物价水平有所回落。

    继续保持和发展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首先,要稳定农业,努力把东北地区打造成国家粮食生产的战略基地。这不仅将支撑东北地区调整结构,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奠定基础,而且将对保证全国市场供应、平抑食品价格、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在今年全球能源、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我国由于近年农业生产形势好、粮食库存充裕,没有受到国际市场粮价太大的冲击,而集中调东北粮食入关,对稳定市场、平抑粮价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二,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在全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使之更紧密地加强与关内的经济联系。一方面要扩大山海关入关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东北东部铁路即"东边道"的建设,使从绥芬河进口的木材和三江平原生产的粮食等大宗商品能通过"东边道"顺抵丹东、大连等港口,开辟新的东北运输大通道。第三,从长远看,东北地区要不懈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结构相对单一、国有企业比重大的东北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培育农产品加工等新的支柱产业;搞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等,构筑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并做大东北经济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