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留言板 合作伙伴 各地办事处
信贷产品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爆破点

信息来源:东方网

  “商业银行必须实现中小企业业务的转型,而转型的关键就是信贷产品创新,这是银行能够也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在最近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的一次中小企业客户产品讨论会上,该行中小客户部总经理赵可这样说。在这个客户交流会上,赵可详细介绍了该行各种信贷产品的特点及操作程序,与会数百家北京郊区中小企业客户对一些产品的兴趣很浓。

  赵可认为,目前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不够快捷,与银行信贷产品匮乏和产品操作性、便利性缺陷有很大关系,阻碍银行资金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对接,因此产品创新显得非常关键。

  CBN:目前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上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赵可:产品创新的方法很多,从产品的特性出发有两个方向,即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创新和融资的便利性创新。从“担保”的角度出发,也有两个方向,内部资产“担保”创新和外部风险缓释“担保”创新。

  以往银行大多开展以房屋等易评估、变现的固定资产为抵押的中小企业融资,但中小企业此类资产一般只占总资产的20%~30%,所以融资额度有限。中小企业内部资产“担保”创新最主要就是扩大银行接受企业“担保”的资产种类。企业资产按照流动性大小可以简单分为:现金、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把它们逐项拿出来看能否作为担保给予贷款。这几年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思路就是这样来的,即原来不接受的抵、质押物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变得能够接受,如专利权质押融资。对于原来能够接受的抵、质押物,通过流程标准化、优化设计实现更快、融资比例更高的融资,如房地产抵押业务是很早开展的一项业务。其他可以创新的地方包括:速度能否更快,能否几天就把钱贷给企业?能否把抵押率提高,从抵押物价值的70%提高到100%甚至200%?

  长期看,内部资产“担保”融资创新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真正的发展方向在外部风险缓释“担保”创新。

  CBN:外部担保创新对担保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赵可:当风险不能够降低时,就找其他人共担。把风险卖给别人的业务很早银行就在做了,最传统的就是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合作基础在哪里?一是观念和技术性差异导致的合作,如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由于行业知识、风险观念、合规差异导致对企业风险的判断不同,使银行认可担保公司作为风险缓释手段。二是降低成本的分工协作。商业银行管理、劳动力等成本和担保公司有差异,因此外包工作让担保公司去做。未来随着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观念的转变,会部分挤压担保公司的传统业务空间,专业化、低成本化加之承担政府部分扶持中小企业的公益职能才是担保公司长期生存的根本。

  CBN:外部风险缓释“担保”还有什么创新方式?

  赵可:在风险缓释方面还是有很多产品创新余地。如:通过供应链信用转嫁中小企业业务风险;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化出售资产业务;银行为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而不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业务进行投保,将风险分散给保险公司;设计更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等。这个领域是未来最具创新的领域,商业银行开展创新的核心是资产转让,其核心能力就是对资产包的风险定价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弱项。其他还有像互保融资等业务创新,通过几家企业互相做担保解决抵押不足的问题等。

  CBN:中小企业如何才能获得信用贷款?

  赵可: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的终极创新是信用贷款,也是所有中小企业希望银行提供的产品,目前中小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条件是最严格的,是“金字塔的塔尖产品”,并不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够得到的。对于信用贷款产品创新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少数优秀企业得到数额较大的信用贷款,一种是对更大范围的企业给予小额的信用贷款。但我相信无论哪种思路,信用融资产品的推广最终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建设状况。只有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因信用损失导致的实物损失巨大时,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才都能不再只盯着企业的有形资产或足额的抵质押物。

  CBN: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针对性融资产品有哪些缺陷?设计产品的难点是什么?

  赵可: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针对性产品主要缺陷是:流程复杂,手续繁琐;针对性产品少,产品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差。

  设计产品技术上最难的是要做到市场接受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平衡。市场接受与否很快就会知道,但产品的风险有多大,需要客户数量、时间和经济周期的检验才能了解产品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有多大,最好通过试验还可以检验控制措施的调整效果。只有通过连续性和动态的数据管理才能够设计出来有竞争力的产品。但国内银行历史数据较少,历史验证情况说服率较低,有些时候产品要靠经验来设计,这是产品设计的难点。任何产品只要兼顾了风险、需求和可操作性就一定会取得成功。